仔豬的養殖是生豬養殖的第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本文從網上收集整理了一些關于仔豬養殖的資料供大家參考。
一、怎樣養好吃奶仔豬
1、保證初生仔豬吃好初乳。
仔豬出生后,應給以人工輔助固定乳頭、讓弱小仔豬盡早吃到初軋,增強仔豬免疫力,有助于獲得均勻一致的斷奶個體重。具體做法:仔豬出生后2-3天內,將弱小仔豬放在前面乳汁多的乳頭上,強壯仔豬放在后面乳頭上。在仔豬少而乳頭多時,可讓強壯仔豬吸食2個乳汁少的乳頭,這樣既可滿足其吃乳,又不留空乳頭,有利于母豬乳腺發育。
2、加強保溫,防凍防壓。
每豬冬春季節分娩易造成仔豬凍死或被母豬壓死。尤其是出生后5天內,仔豬因受凍而行動不靈,不會吸乳,好鉆草堆,最易被母豬壓死或引起疾病。因此,寒冷季節要在產房內產仔,堵塞孔洞,鋪墊草,增置加溫設施,保持合溫18℃以上,并設置護仔欄架或保育箱等。
3、防止仔豬紅痢、黃痢、白痢三種病,防治關鍵在搞好清潔衛生。
藥物預防:0.1%高錳酸鉀水溶液給仔豬口服2-3 毫升以后可放入飲水中,讓仔豬自由飲用,或在補飼中加入土梅素進行預防,或用痢特靈每日每頭0.4-0.5 克,分次口服或用磺胺咪1-2克,每日2次,連用3天。或用大蒜一斤,甘草六兩,切碎后加白酒一斤浸泡5-7天,取原汁1 毫升加水4毫升灌服每日兩次。
4、早開食,及時補料。
仔豬從生后第2周,單靠母乳已不能滿足其營養需要,如不及時補料,將影響仔豬正常生長發育。開食可于5-7日齡開始訓練仔豬吃料。要充分利用仔豬的嗅覺、味覺和觸覺等,在地面上撒一些仔豬喜食的經過焙炒的香甜飼料或切得很細的適口青飼料,或在地面上撒一些仔豬料,讓母豬吃,仔豬跟著學吃。一般20日齡后仔豬即能自由采食。
5、適時斷奶。
仔豬30日齡后進入旺食期,采食量增加,生長迅速,要喂給營養全面的配合料,每千克飼料食消化能13.8兆焦以上,且要會足量的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注意增加一定量的動物性飼料和無機鹽飼料。現在一般多使用全價乳豬料。補飼次數,每天5-6次,其中夜間1次,給足飲水。 仔豬斷奶一般在21-45日齡。斷奶方法有一次斷奶、逐漸斷奶和分批斷奶3種,要根據飼料、飼養條件不同,確定適宜的斷奶時間和方法。一般30-40日齡斷奶較好,經濟效益好些。
6、盡早去勢。
凡不留作種用的仔豬,一般在30日齡左右,體重5-7公斤時去勢。此時仔豬已正常吃料,體重小,手術較易進行,傷口愈合快。
7、搞好防疫注射。
仔豬 30日齡左右,用豬瘟、豬丹毒和豬肺疫三聯苗進行預防接種,增強仔豬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確保仔豬健康生長發育。注射疫苗,時間上要與斷乳、去勢恰當分開,不能同時進行,以免加重刺激而影響仔豬的生長。
二、斷奶仔豬的飼養
斷奶仔豬怎樣才能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長速度,應搞好下面幾項關鍵技術措施。
1、進豬前,對欄舍,用具進行徹底消毒,消潔。場地用生石灰水消毒處理,墻面生石灰水涂刷,用具用水清洗干凈。
2、豬運回當天,進行隔離分群飼養。方法是把精神狀況好,活潑的豬和精神差的豬分開飼喂和觀察。
3、合理喂養。剛買回仔豬,因長途運輸,抗力下降,對新的環境有一個適應過程,千萬注意不能一次給飽食。購回第一天一般只給足清潔的飲水,對精神狀態好的仔豬,傍晚時可給營養豐富的稀料,加一些切細青料飼喂,在一周內均可采取少吃多餐的辦法,當適應后再轉入正常飼養。對精神狀況差的豬,要仔細觀察耐心飼養,確定為病所為,應及時找獸醫進行治療。
三、仔豬旺食期的快速增重
1、固定次數,少喂勤添。
從仔豬30日齡開始,就要增加喂料次數,一般日喂5-6次,并要固定時間,使仔豬養成定時采食的習慣,仔豬定時采食,使其有飽有餓,既可增加消化能力,又能保持食欲,不致影響下一頓的采食量。每次喂料時還必須少喂勤添,這不僅符合仔豬的爭食習性,更適應仔豬愛吃新鮮飼料的特點。每加一次新鮮飼料,仔豬就爭食一番,無形間就多吃一點飼料。同時,少喂勤添,可減少飼料浪費。
2、投其所好,撐足肚皮。
利用仔豬傍晚采食較多的時機,先喂一般飼料,后拌些魚粉等飼料讓其多吃一些,等仔豬快要吃飽時,再喂豬所喜食的飼料。如顆粒玉米、發芽大麥、瓜類等,最后喂給青料,并給予清潔的飲水。這樣仔豬的肚皮會越撐越大,食欲也越來越旺。
3、穩定飼料,狠抓旺餐。
仔豬在旺食階段,飼料必須穩定,不要變化太大。因為仔豬一旦習慣吃某種飼料以后,突然變化,往往影響采食數量,甚至不食,而且需幾天后方能慢慢習慣。如果再有變化,食欲更受影響,所謂“飼料不穩定,旺食白費勁”就是這個道理,仔豬旺餐的時間,冬天在午后,夏天在傍晚。在這段時間里,仔豬的采食量可占全天飼料的一半以上,是仔豬采食的全盛時期,抓住仔豬采食旺餐的有利時機,盡量使其吃好吃飽睡足,是促使仔豬快速增膘增重的關鍵。
4、增加蛋白飼料,補充微量元素。
仔豬在旺食階段生長很快,吸收蛋白質也很強。因此,應注意補充,蛋白質飼料和微量元素,可多喂些豆餅、豆渣、魚粉或小魚、小蝦等,一般不發生拉稀現象,而且可以促進旺食,使仔豬生長得更快。
四、仔豬斷奶后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斷奶仔豬的管理,特別是斷奶后的第1周,是仔豬管理環節的“重中之重”,因為斷奶是仔豬自出生后的最大應激因素。仔豬斷奶后的飼養管理技術直接關系到仔豬的生長發育,搞不好會造成仔豬生長發育遲緩、仔豬腹瀉、發生水腫病,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
1、斷奶仔豬易出現的問題
斷奶意味著仔豬不再通過母乳來獲取食物。仔豬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一般為1周),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斷奶關”,這期間若飼養管理不當,仔豬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1)生長倒扣
斷奶仔豬由于斷奶應激,斷奶后的幾天內食欲較差,采食量不夠,造成仔豬體重不會增加,反而會下降。往往需1周時間,仔豬體重才會重新增加。斷奶后第1周仔豬的生長發育狀況會對其一生的生長性能有重要影響。據報道,斷奶期仔豬體重每增加0.5公斤,則達到上市體重標準所需天數會減少2~3天。
(2)仔豬腹瀉
斷奶仔豬通常會發生腹瀉,表現為食欲減退,飲欲增加,排黃綠稀糞。腹瀉開始時尾部震顫,但直腸溫度正常,耳部發紺。死后解剖可見全身脫水,小腸脹滿。
(3)發生水腫病死亡
仔豬水腫病多發生于斷奶后的第2周,發病率一般為5%~20%,死亡率可達100%。表現為震顫,呼吸困難,運動失調,數小時或幾天內死亡。尸檢可見胃內容物充實,胃大彎和賁門部黏膜水腫,腹股溝淺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眼瞼和結腸系膜水腫,血管充血和腦腔積液。
2、發生機制
(1)仔豬生理特點
仔豬整個消化道發育最快的階段是在20~70日齡,說明3周齡以后因消化道快速生長發育,仔豬胃內酸環境和小腸內各種消化酶的濃度有較大的變化。
仔豬出生后的最初幾周,胃內酸分泌十分有限,一般要到8周以后才會有較為完整的分泌功能。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8周齡以前斷奶仔豬對日糧中蛋白質的充分消化。哺乳仔豬因母乳中含有乳酸,使胃內酸度較大,即pH值較小。仔豬一經斷奶,胃內pH值則明顯提高。
仔豬消化道內酶的分泌量一般較低,但隨消化道的發育和食物的刺激而發生重大變化。其中碳水化合物酶、蛋白酶、脂肪酶會逐漸上升。
(2)仔豬的免疫狀態
新生仔豬從初乳中獲得母源抗體,在1日齡時母源抗體達最高峰,然后抗體滴度逐漸降低。第2~4周齡母源抗體滴度較低,而主動免疫也不完善,如果在此期間斷奶,仔豬容易發病。
(3)微生物區系變化
哺乳仔豬消化道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它可減輕胃腸中營養物質的破壞,減少毒素產生,提高胃腸粘膜的保護作用,有力地防止因病原菌造成的消化紊亂與腹瀉。乳酸菌最宜在酸性環境中生長繁殖。斷奶后,胃內pH值升高,乳酸菌逐漸減少,大腸桿菌逐漸增多(pH為6~8時環境中生長),原微生物區系受到破壞,導致疾病發生。
(4)應激反應
仔豬斷奶后,因離開母豬,在精神和生理上會產生一種應激,加之離開原來的生活環境,對新環境不適應,如舍溫低、濕度大、有賊風,以及房舍消毒不徹底,從而導致仔豬發生條件性腹瀉。
3、仔豬飼養管理措施
(1)補飼
仔豬的生長非常迅速,在2~4周齡時,母乳所提供的營養物質已不能滿足其生長需要,同時補飼能減少斷奶后飼料轉換應激。據研究,12日齡開始補飼,21日齡斷奶時胃內鹽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量均高于斷奶前未補飼的仔豬,補飼還可防止腸絨毛和隱窩加深的程度。
①日糧原料的選擇
選擇適合仔豬消化生理特點的飼料原料,是配制高質量斷奶仔豬日糧、提高斷奶后采食量、提高生長速度和減少下痢的重要條件。這些原料包括脫脂奶粉、乳清粉、乳糖、噴霧干燥血漿粉、優質魚粉、膨化大豆、去皮高蛋白豆粕等。據研究,乳清粉能明顯改善3~4周齡斷奶仔豬最初2周的生產性能,由于是乳制品,含天然乳香味,既能促進仔豬食欲,提高采食量,進入胃中又能產生乳酸,降低斷奶仔豬胃中pH值,有利于食物蛋白的消化。噴霧干燥